炒股时看金麒麟分析师报告,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在题材机会!
10月29日,随着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钟声敲响,沃尔沃汽车正式挂牌上市。 沃尔沃汽车以每股 53 瑞典克朗的价格发行 B 类普通股,交易代码为“VOLCAR B”。
沃尔沃汽车股价当天上涨22%,显示了全球投资者和公众的热情。 这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沃尔沃汽车的上市是瑞典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IPO,投资者众多。 另一方面,沃尔沃汽车经过十年转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外界对它的上市早有期待,其股价的上涨也只是此前高预期的释放。
从十年前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到十年后沃尔沃汽车成功上市,吉利这家中国私家车企业在全球业务中谱写了重要篇章故事。 同时,也翻开了沃尔沃汽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我觉得这是过去十年的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沃尔沃汽车的战略是‘让虎归山’,全面赋能我们,未来十年我们相信沃尔沃汽车会更加强大,能够驰骋自如。”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表达了对沃尔沃汽车上市的信心。
十年前,没有多少人看好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人们并不相信吉利能够真正成功。 但现在吉利和沃尔沃汽车不仅用过去十年的成绩击碎了外界的质疑,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在全球各大商学院,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都被列为经典案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铁民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全球化发展之路》案例中表示:由于“实力悬殊”,这次跨国并购并不被外界看好。当时的家庭状况”。 取得了成功。 合并后,两个品牌实现了相对独立,实现了协同发展……当合并后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都变得比以前更强更好时,双方的互信也大大增强。
如果放大中国汽车工业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格局,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将更具有现实意义。 为中国汽车企业立足全球舞台提供了难得的成功模式。 但如果说这一切只是运气,那就忽略了这次合并成功背后的核心逻辑。
01
最初不被看好的“蛇吞象”故事
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业内有一些形象的比喻,将吉利比作“农村穷小子”,将沃尔沃汽车比作“洋老婆”,“穷小子娶洋老婆”。 也有人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完成了“蛇吞象”。 确实,当吉利斥资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接手沃尔沃汽车的全部股份时,对于当时年销量只有几十万辆、连第一梯队都排不上的吉利来说,这是一笔巨额交易。国内。 支出。
此外,沃尔沃汽车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仅为33.5万辆,营收为957亿瑞典克朗,全年亏损达到51.9亿瑞典克朗。 吉利似乎收购了负债累累的沃尔沃汽车,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幸福故事的开始。
然而,令大多数人惊讶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并没有进行干涉。 而是开了“放虎归山”的药方,赋予其自主发展、激发活力。 得益于此,沃尔沃汽车在短时间内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品牌复兴之路。
在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2010年仅售出约3万辆汽车,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6万辆大关,是十年前的五倍。 中国市场已成为沃尔沃汽车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沃尔沃汽车的进步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达到661,713辆,是十年前全球销量的两倍。 营业收入方面,沃尔沃汽车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628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达到85亿瑞典克朗,彻底扭转了局面。 今年1-9月,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为53.1万辆,同比增长17.6%,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并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 与十年前相比,沃尔沃汽车实现了品牌复兴,这种价值远远超出了表面的财务增长。
对于吉利来说,过去的十年同样辉煌。 吉利汽车营收从百万跃升至千万,净利润大幅增长。 吉利汽车(HK.0175)2010年营收为140.69亿元人民币,2020年营收为921亿元人民币。 2009年,吉利汽车(HK.0175)净利润为13.19亿元人民币,2020年净利润为55.7亿元人民币。
近十年来,吉利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已突破百万辆大关。 吉利汽车已成长为百万级销量的中国品牌领军企业,成为首家实现乘用车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 十年来,吉利汽车品牌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品牌面对合资、走向世界的标杆和典范。 在“2021全球100最具价值汽车品牌”排行榜中,吉利品牌排名第21位,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过去十年,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在各自领域快速成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沃尔沃汽车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全面推进智能电动技术能力建设。 沃尔沃汽车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到2040年成为全球首家气候中和标杆企业。据了解,沃尔沃汽车上市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未来,吉利控股集团将长期持有沃尔沃汽车股份。作为沃尔沃汽车及吉利其他品牌的大股东,我们将努力协调沃尔沃汽车与吉利其他品牌在研发、采购、 “我们在制造、商业模式、全球市场开发等方面都有合作。当然,我们会尊重各自资本市场的规则,坚持业务合作和长期战略合作。”李东辉表示。
02
“到处开花”的化学反应
很多人都记得,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面对沃尔沃汽车“你为什么收购我们”的问题时,给出了经典的“我爱你”回答。 今天看来,这或许就是李书福的适应能力,但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位企业家独特的一面。 正是因为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热爱”,双方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股权关系上来说,吉利和沃尔沃汽车是“父子”,但从品牌关系上来说,吉利和沃尔沃其实更像是“兄弟”。 兄弟联手盈利,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进行全面资源协同,涉及研发、制造、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 最显着的例子是,2013年,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联合成立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催生了CMA基础模块化架构。 如今,这一架构已应用于领克、沃尔沃、吉利等众多品牌。
第一个采用CMA架构的品牌是领克,该品牌于2016年正式推出,目前由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资公司运营。 五年来,领克共推出6款车型,采用CMA、SPA等架构,形成潮流、赛车运动等品牌特色。 截至目前,领克累计销量已突破57万辆,并启动欧洲计划和亚太计划进军全球市场。 领克的海外渠道依赖于沃尔沃汽车的帮助。
双方合作的另一个成果是Polestar品牌,这是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于2017年共同创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已宣布将通过SPAC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 Polestar 目前在欧洲、中国和美国的 10 个市场开展业务,并在全球拥有 50 个 Polestar 零售空间。
不仅限于孵化领克、Polestar等新品牌,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还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更具前瞻性的新四化技术领域展开合作。 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双方在目前共享海浩瀚和SPA2电动汽车架构的基础上,启动了下一代——纯电动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共享和规模优势。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引发的化学反应还有很多。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极大提升了吉利的形象和价值。 吉利汽车曾经只是一家小公司,但近年来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口碑迅速提升。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之一。 此后,吉利进入了一系列全球扩张的时代,包括英国汽车、宝腾汽车、莲花汽车,直到收购戴姆勒股份。 吉利的全球足迹横跨西欧,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化汽车公司,业务遍及世界多个地区,包括东欧和东南亚。 吉利沃尔沃汽车是吉利全球并购的加速器。
可以说,没有十年前收购沃尔沃汽车,就没有今天的全球吉利。 没有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十年的合作,就没有现在的领克、极星,也就没有中国车企有信心、有实力走出去的良好局面。
03
中国车企全球化的典范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是一个商业奇迹。 吉利不仅为自己打开了国际市场,也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赢得了尊严和信心。 沃尔沃汽车的10年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的体现,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如果仔细分析,还可以发现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随后大踏步融入全球经济产业链。 在此期间,无数中国资本和产业走向海外,吉利汽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来看,201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从1000万辆迈向2000万辆,经历了从小到大的上升过程。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海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与国际车企展开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肩负着由大到强的历史使命。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以及随后十年的发展就是在上述两大模式下进行的,符合全球汽车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全球化发展的发展规律。 产业变革的规律,使得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不可避免地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在沃尔沃汽车的全球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成为其全球发展的核心引擎。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不少,但像吉利沃尔沃这样成功的却很少。 吉利做对了什么? 这绝不是简单的运气问题。 如果吉利没有管理好沃尔沃汽车,实现资源协同,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这涉及到技术、管理、文化的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所展现的手段和方法,堪称中国汽车探索国际化的典范。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还虎山”的充分授权; 二是双方持续探索,实现深度协同。 三是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第二本土市场的实践; 最后,还与全球企业文化的推动和制度力量的锻造和完善密不可分。
正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对承诺的坚守,为吉利后续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信用和实力背书。 吉利的全球发展路径具有样本意义,代表了中国企业崛起的成长转型路径:从成本优势到质量优势再到原创优势,最终实现管理优势和输出文化价值。
如果股市下跌,不要害怕! 7%+理财,门槛低,回报高,1000元即可购买,0手续费…限量,快来>>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