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既是经典 追忆那些让你爱到骨髓的腕表

author
0 minutes, 17 seconds Read

腕表时代导购】上世纪60年代,机械腕表发展如日中天,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但随着石英的到来,瑞士制表业受到了重创,钟表行业的生态系统第一次发生了改变。第二次则要向后推迟到80年代末,当时机械表异军突起,凭借着复杂腕表重新扳回颓势,其中尤以91年Blancpain的1735,93年IWC的大战马,94年Gerard Genta的四锤大自鸣,还有AP在99年推出的八大天王最为知名,它们重新掀起了瑞士制表的大潮,2000以后大热的陀飞轮,再次让制表业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而第三次生态的改变则是在近两年,中国市场的质变,它影响着亚洲甚至全球钟表市场,因此这次的改变也让钟表进入瓶颈期,因为表价偏高、产能过剩,渠道库存过多等因素,钟表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适者生存,不适的品牌与渠道终将被淘汰。

属于钟表行业的阳光年代发生在60年代,同时它也是钟表发展最为顺利与成熟的时期,被古董表收藏家誉为最优质的PP 460与Rolex的1570,还有IWC的853自动上炼机芯都在这个时期推出,而Girard-Perregaux的1966与60年代末期面世的Zenith El Primero更是高振频腕表的代表,这是为了提高走时精准而发展的全新机种,对钟表的进化历程意义深远,不过却也在El Primero出现的同年底,日本的石英表让瑞士钟表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70年代也是钟表发展的另一种方式。

60年代腕表总能感受到浓郁的古典主义风格与工艺的展现,此时的表款有经典的造型与传统制表工艺,就像有的人收藏除了老表或古董表,就是经典或复刻的新表,具有古老制表风格的手表才能吸引喜欢收藏的人。老实说我对太“潮”或前卫的表款没什么购买的动力,经典的外型与拥有传统的制表工艺才是我的最爱,当然这是个人的看法,绝对不代表一切。因为经典即永恒,无法被取代,可留传久远,而时尚讲究设计,可向经典取经,亦可天马行空,但通常效果却不是很好,毕竟经典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是那么好颠覆的。

什么是“经典的外型”?PP Calatrava的3998最具代表,耐看的外型与宽大的剑形指针毒性特强,Seiko的GS有同样的指针,其五面切割的三十度斜角的指针,与手工研磨的柱状多边时标,让一票GS表迷为之疯狂。手表的设计往往一个独特的细节与制作工序就可能成为永恒的经典,如果不是外显主意的玩家,这样的表款肯定让人垂涎三尺。

谈到钟表的外形,Gerald Genta这位人物可是二十世纪大名鼎鼎,无人能敌的钟表设计大师。平日耳熟能详的如AP爱彼的皇家橡树,PP的金鹰、还有VC江诗丹顿的纵横四海、Omega欧米茄的星座,还有Bvlgari宝格丽的OCTO系列等,都是大师作品。不过还是以前述所提到的PP Calatrava,还有GP的1966这种圆形简约的表款才是经典中的经典。

GP在1956年推出Gyromatic自动上链机制,当年的表款机芯编号为Cal.19,最早的振频为18000,后来提升为21600。而为了提高走时的精准,在1966年将振频一举提升至36000,并命名为1966系列,机芯编号Cal.32A,最初期的表壳为鹅卵石形状,类似鲍鱼壳,在面盘上有Chronometer HF字样,比Zenith 的El Primero早三年问世。在技术层面而言,擒纵结构的材质要更讲究,才能禁得起高速的冲击,同时还要因应高振频所需的更多动能,举例来说如果21600的能量有六十小时,36000则大约只有四十小时的能量。高振频的摆轮比较小,游丝的硬度要更强,才能达到高频的要求。而在齿轮的齿数与轴齿的数量也不一样,就以擒纵轮为例,若以二十齿为标准,18000至21600的擒纵轮为十六齿,中心轮为七十五齿,传动轮与秒针轮齿数都比慢摆的机芯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在钟表的技术手册有注明,也就是说高振频机芯把时间分割的较细,理论上走时就更精准。

高振频的版本会有Chronometer HF的标志

不过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现行机芯的设计已经大幅提升了走时的精准,28000与36000的准确度几乎相同,后者反而变成了一种推销的手法,因此现行的1966也采用28800的振频。Rolex亦以28800为主,每年通过 C.O.S.C.的数量还是最多,可见要机芯走时精确,除了整体的设计,组装、调校与测试也很重要。

前年GP首度推出1966不锈钢款,所有经典的元素一样都不少,柳叶针,微长梯形的时标,珠粒秒刻度,日期显示,不同的是表径更符合潮流的四十毫米,另外一支是1966时间等式年历腕表,在几年前推出时我就很感兴趣,因为它是将时间等式与年历这两项功能设计在一起的手表,还有它的擒纵系统微调机制很特别,这些都是头次出现在手表上的。

1966时间等式年历腕表的摆轮有六枚平衡螺丝,另外在摆轮的摆臂上各有一颗微调砝码,可以用来微调快慢,因为结构精密,可将走时调整到每日1至2秒的精准度。而更特别的是在摆轮桥板上有一个与鹅颈微调相似的设计,用来微调摆轮的大小摆幅。一般大小摆幅的调校除了Glashutte的双鹅颈式微调与A.Lange Sohne有类似的做法,几乎很少见具有鹅颈式可微调大小摆幅的设计。当手表遭受撞击时,可能会出现摆轮摆动的角度不同而产生大小摆幅的现象,此时可凭借微调将大小摆恢复到最佳状态,使其在测表机上呈一直线。这种微调机制在GP称为Microvar系统,即使是GP也仅有极少数的表款使用,除时间等式年历腕表,见于配有珐瑯面盘,搭载GP 01900机芯的Vintage 1945,与2013年发表的1966手上炼计时码表所搭载的3800-001机芯。

经典是永恒的,就像《东成西就》、《独立日》这样的影片,即使再拍续集,使用再豪华的演员班底,还是无法颠覆经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于钟表业来说亦是如此,有着百年的历史积淀,腕表的款式代代相传,并形成自己本身的一种文化。从拍卖会上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钢劳往往能拍出你想象不到的价格,古朴与典雅的造型是引领行情的主要原因,所以古董表或经典永远是人们在收藏界不变的话题,或许这东西还需要个人的一些积淀,但至少你应该能从这几十年的发展中看出端倪。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