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邱小芬,编辑丨苏建勋
36氪获悉,专注于数控电致变色材料研发的公司「博宇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晴控金鑫与吉利旗下产业基金「武汉星源」共同投资创始人李书福。 投资。 本轮融资将用于数控变色材料生产线建设及全球商业推广。
电致变色(EC)材料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技术,制备过程非常复杂。 虽然其商业前景巨大,但由于其技术难度高、壁垒高,目前全球掌握成熟制备工艺的企业不超过10家。
博宇科技的CNC电致变色材料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施加在无机涂层上的电压来实现不同的透光率。 “博宇科技”CEO陈野跃告诉36氪,博宇的CNC变色材料在透明状态下透光率为80%,在有色状态下透光率为10%。 调整幅度国际领先。
电致变色原理
目前国内电致变色材料的几个应用有:建筑幕墙、变色手机后盖等。
以北京腾讯大厦为例,采光屋顶采用电致变色玻璃,可以通过改变透光率来减少阳光进入室内的比例,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耗电量。 此外,国内手机厂商OPPO也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到了某型号手机的后盖上,实现了点按变色的功能。
不过,陈野跃认为,电致变色材料实现数字化控制后,将会有更大的市场应用空间,比如AR眼镜。
AR眼镜面临的成像问题之一一直是成像亮度低。 许多制造商使用单色显示器或增加光学和机械亮度来提高成像亮度。 但在室外强光复杂环境下,AR眼镜的成像仍然受到严重干扰,显示不够清晰。 一些厂商还在AR眼镜的外侧安装了太阳镜,降低AR眼镜整体的透光率,以减少环境光对成像的影响。 干扰,还会影响用户观察真实物体的视线。
如何在镜片透过率和显示亮度之间取得平衡,成为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的一大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三管齐下:1、提高光波导成像镜头的光效率; 2、增加投光机亮度上限; 3.智能调节镜片透光率。
不同灯光下的显示效果
陈野跃告诉36氪,包括三星电子、Meta(原Facebook)、苹果、星机时代在内的多家国外AR眼镜公司,已经与“博宇科技”在“智能调节镜片透光率”的解决方案上进行了合作已进行研发和小批量试产,并完成供应商引进,提前为量产做好准备。
此外,“博宇科技”已与国内几大光波导成像镜头厂商完成模组适配,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数控变色成像模组”规模化量产。
据她介绍,在商业化第一阶段,“博宇科技”将在深度探索AR行业的同时,同步在传统眼镜行业推广“数控变色镜片”。 初期将以“Eison”品牌进军国内外传统眼镜市场。 主要目的是促进“智能变色眼镜”的用户教育。 当市场成熟后,公司将转向为各大传统眼镜品牌提供材料、配件、技术开发等服务。
在商业化第二阶段,“博宇科技”将把产品打造成“柔性数控变色材料”,突破汽车用户、高端建筑和透明终端显示用户。
从过往融资来看,“博宇科技”此前种子轮获得舜宇光学北美CEO个人投资,天使轮获得长三角新能源研究院数百万美元投资。
团队方面,创始人陈业跃毕业于美国光学排名第一的罗彻斯特大学。 她专注于数控换色和光学解决方案设计。 该公司的电致变色材料配方是基于UCB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吴俊桥教授团队的成果。 联合创始人庄前斌在显示面板行业和智能硬件行业拥有20年的创业经验。
投资者评论:
武汉星源表示,“目前,CNC电致变色技术是解决消费级AR/MR眼镜照度一致性问题的最佳方案,全球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很少。
博宇科技是数控电致变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公司创始团队源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拥有强大的光学材料研发能力。 未来,星源基金将助力博宇科技携手吉利集团共同前行,助力公司在数控电致变色领域不断创新。 ”
对于晴控金鑫来说,“博宇科技将电致变色技术创新升级为数字化控制,并将其应用于AR眼镜、智能变色眼镜等尖端消费电子领域。 通过对材料透光率的精确数字控制,解决了照明一致性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成为消费级AR等智能眼镜发展的主要动力。
博宇科技团队长期深耕AR光学技术,并不断突破和创新。 其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擎空金鑫资本看好数控电致变色材料在智能眼镜、智能汽车、建筑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长期与博宇科技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