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世界时间腕表东八区代表城市回归北京!值此良机,百达翡丽于5月30日至6月2日,在毗邻北京源邸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举行LE VOYAGE“世界时间 北京之旅”钟表展,邀请钟表爱好者探索世界时间(World Time)腕表与旅行时间(Travel Time)腕表的渊源,了解多时区腕表的发展历史。
旅行与时间:共生共存,密不可分
人们探索世界、开展环球旅行的需求推动了制表技术的发展;多时区腕表的诞生与革新又不断完善着人们的旅行体验。时间与旅行虽为两种概念,但彼此紧密相连。
19世纪,铁路网络和电报系统飞速发展,促成了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的建立。世界时区共识的达成彻底解决了跨地区的计时问题,同时也为传统制表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变革与影响。
世界时间腕表的诞生与演变
早在18和19世纪,制表师们就开始制造出能够在表盘上显示世界各地多座城市时间的怀表,具体做法就是添加一系列辅助表盘。但直至20世纪30年代,可显示24个时区且调校便捷的时区腕表才真正诞生,满足了航空旅行时代的新需求,这项天才发明的缔造者是日内瓦独立制表师路易·柯蒂耶(Louis Cottier),他与百达翡丽的合作成果尤为丰硕,双方携手打造了丰富的世界时间腕表系列。
百达翡丽于1937年推出第一代矩形表壳的世界时腕表Ref. 515,两根中心指针显示时间,即表盘12时位置所示的参考城市的时间。表盘外缘刻有代表24个时区的共28个城市名,可以通过靠近中央的24小时刻度环上正对城市名的数字直接读取每个时区的时间。刻度环逆时针旋转,以不断更新每个城市的时间,仿佛模拟太阳的转动轨迹。当时设计世界时间腕表表盘和表圈的理念是,只要表盘外缘或表盘之外的表圈上有足够多的空间,那就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城市信息。这个理念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腕表上,一个时区可同时显示3个城市名,一枚腕表可足足显示多达40个地点。
第二代世界时间腕表配备旋转表圈,可以方便地更改12时位置的参考城市。紧接着,在表盘上新增了昼夜显示功能,让佩戴者轻松掌握身在他方的亲友所处的时间是方便联系的白天,还是处于睡眠或休闲时段的夜晚。之后,由第二表冠操作的旋转表盘取代了旋转表圈,解决了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表圈转动更改参考城市的问题。不过这项操作还需要第二步,即转动3时位置的第二表冠调校时针和分针,使时间与新的当地时间同步。路易·柯蒂耶在1950年代制作的首枚采用此装置的腕表引起了百达翡丽的注意,双方开始合作推进这项装置的进一步完善。虽然此工作在60年代石英危机时被搁置,但在90年代重启之后,百达翡丽很快便取得进展,最终在1999年获得了专利,即如今的世界时间腕表上所使用的快调时区装置:仅需按动10时位置的按钮,时针就会自动向前跳转,城市圆盘和24小时刻度环同时转动一格,分针的走动完全不受影响,也完全无碍于机芯的走时精度。
2016年,百达翡丽将世界时间装置与计时机芯集成在一起(Ref.5930)。次年,又将该装置与三问报时相结合(Ref.5531),美妙的三问弦音可以鸣报佩戴者所选城市的当地时间。
除了制表技术的精进,世界时间腕表也为技艺高超的手工艺匠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间,他们在表盘上打造精美的掐丝珐琅图案或镌刻古老的手工雕饰纹。这一切都让这在腕上的方寸之间游走时空的游戏愈发引人入胜。
旅行时间腕表的诞生与演变
除显示多个时区的世界时间腕表之外,仅显示两个时区时间信息的旅行时间腕表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起,一直深受钟表爱好者的青睐。
彼时,长途航空飞行获得长足发展,商务人士和旅客群体的人数飞涨。其中很多人希望能同时轻松查看当地时间和原居地时间。1959年,百达翡丽为柯蒂耶发明的一项新装置申请专利:通过表壳侧边8时和10时位置的两枚按钮,使时针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调节,从而轻松更改时区,且快速调校的时针不会影响分针和秒针的正常走动。三年之后,另一枚在功能上更加完整的作品问世,它更充分地发挥了该专利装置的潜能:新增一枚时针,使当地和原居地的时间可同时显示,一目了然;回到原居地之后,又可将两枚时针重叠,如普通腕表一般。这个设计被沿用至今。除此之外,其他的改进还包括以中心大秒针取代小秒针,在6时位置增加指针式日期显示;增加两个昼夜显示小视窗,分别显示当地和原居地的昼夜情况。最新款机芯也从百达翡丽长期的研究成果中获益,配备了以Silinvar材料制成的Spiromax®摆轮游丝。
在外观上,旅行时间腕表造型多样,有Calatrava飞行家腕表(Ref.5524和Ref.7234)、Aquanaut运动休闲腕表(Ref.5164),还有结合了计时功能的Nautilus款式(Ref.5990)。实用性、美学设计、性能,旅行时间腕表的每个方面都同等卓越。
回归北京
世界时间腕表对于不同时区代表城市的选择总是令人着迷不已。它体现了某段被遗忘的历史,也可能缘于我们未曾想到的地理、人文原因。比如,为什么选择只因糖业闻名的巴西东北部城市伯南布哥州作为UTC-3时区的代表,而里约热内卢不仅鲜少在表盘出现甚至还会在阿根廷与巴西东部时区相同时,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取代等。
当我们回顾百达翡丽不同时期的世界时间腕表,从最早诞生于1937年的Ref.515开始,表盘上代表东八区的城市就是北京,采用法语PEKIN标注。其后的60多年间陆续推出的各款世界时腕表或怀表,城市名有些标注在表盘,有些标注在表圈,不管何种款式,代表东八区的城市名始终是北京(除1940年的Ref.1415标注SHANGHAI),写法是PEKIN或者PEIPING。直到六十三年后的2000年,世界时间腕表Ref.5110问世,采用了全新世界时机制,表盘上的东八区城市名才首次采用了HONG KONG。
2005年, 百达翡丽进入中国市场, 首先在上海外滩十八号开设了亚洲首家专卖店及客服中心。随后,2008年,在北京前门23号开设了第二家专卖店及客服中心。2012年和2014年又分别将两处专卖店升级为百达翡丽源邸。百达翡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秉持“尊崇传统”的价值理念,百达翡丽开始考虑将世界时间腕表上东八区代表城市进行修正,经过几年的的反复考量,终于在2018年做出决定:东八区代表城市于2019年回归北京!
世界时间 北京之旅
全球时区系统的确立源自于铁路网络的飞速发展,旅行与时间,虽为两个概念,却始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此次“世界时间 北京之旅”钟表展选址毗邻百达翡丽北京源邸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正是向多时区腕表的历史致敬。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前门火车站)改建而成,博物馆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该车站始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1906年完工并投入使用,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车后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目前在馆内展陈中国铁路130多年的发展轨迹。
为让本次探源之旅能够深入浅出地向公众展示多时区腕表的发展历史与技术精髓,百达翡丽在博物馆3层1,100平方米的展厅内,搭建起专属展区,利用一系列多媒体工具,打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演绎多时区腕表先进技术与优雅风格兼具的发展历程。
展品包括百达翡丽常规系列中所有配备世界时间和旅行时间功能的男式和女式腕表,及一枚来自“百达翡丽先进技术研究”项目的限量作品。它们搭载的不同机芯、每一枚腕表的显示、调校和专利细节,都将通过影片和多媒体工具一一展现。另有多枚来自百达翡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更是彰显百达翡丽在多时区时计领域的历史传承。
除时计作品以外,一座特制展柜用以重点展示百达翡丽历代旅行腕表的表壳设计、指针造型以及表盘装饰,诠释百达翡丽的美学创意及代代相传的精湛手工艺。
一部基于大量从未公布的珍贵档案馆照片制作的影片,讲述斯登家族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精彩旅行。您可以跟随三代掌门人亨利▪斯登、菲力▪斯登及泰瑞▪斯登的足迹,去往百达翡丽所在的各个市场。三代总裁在旅行中与各地经销商以及百达翡丽的爱好者沟通交流,也为时计作品的研发寻找灵感。
此外,您可在现场收获定制留影,获得以百达翡丽位于日内瓦的制表工厂、沙龙,和百达翡丽北京源邸为背景的精美相片;亦可寄送印有这些标志性地点照片的明信片给您的亲朋好友。
除北京外,此展览还将在全球其他城市举办,北京有幸成为此巡回展览的首站,意义非凡。通过此次展览,百达翡丽希望加深人们对高级制表工艺及优雅美学魅力的认识,尤其增进对旅行腕表的了解。
百达翡丽 Patek Philippe
LE VOYAGE“世界时间 北京之旅”钟表展
展览信息
展期:5月30日-6月2日 10:00-17:00(16:00停止入馆)
地点: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三层(北京前门大街甲2号 由东门入馆)
电话:010- 6525 5868
附录:环球旅行与精密计时仪器的密切关联
航海时代:精准的计时仪器保障航行安全
15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文化和贸易沟通,海上航行越来越频繁,如何准确测量航行时间和确定船只在海上的经度位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钟表法是确定经度的方法之一,即通过两地的时间差异换算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举例来说,如果知道某地的正午12点正好是伦敦的上午10点,那么就说明此地在伦敦东边30度的位置。经度的确定完全依赖于钟表,于是在18世纪,提高钟表的精确度,尤其是在海上随船晃动的钟表的精确度,就成了确定经度位置的关键。 1755年,英国人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制作的航海钟(即经线仪)便是钟表史上对环球旅行意义重大的一项发明。
铁路网络的发展推动时区系统的确立
19世纪,铁路网络和电报系统飞速发展,人们对时间测量的需求从关注精准度,转变为将不同地区的时间系统进行统一。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Sandford Fleming)提出了“时区”的概念,即将地球划分为24个区块,每个区块对应一小时的地球自转角度。这个概念在1884年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各个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这便为时区腕表和怀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