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有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整天与各种蛇打交道。 张亮和彭小枫是一对都市捕蛇人。 他们经常一起前往居民反映有蛇出没的地方,驯服蛇,并选择保护它们的地方。
据城市捕蛇人介绍,近年来,城市绿地与周边山林、自然保护区之间逐渐形成生态廊道。 许多野生动物逐渐回归城市外围,蛇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提醒遇到蛇不要惊慌,“其实蛇不会主动咬人,除非你踩到它或者专门攻击它。”
抓蛇日常:深夜去居民楼抓毒蛇
夜已深了,电话响起,彭小峰赶紧收拾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主要是一个伸缩蛇夹和一个编织袋,出发了。 前不久,天河区东浦静安花园小区一栋楼电梯口突然出现一条长度一米多、脖子扁平的蛇,吓坏了居民。
彭小峰赶到时,蛇已经不见踪影,藏在一栋居民楼地下室的储藏室里。 他握着蛇夹,慢慢靠近,或快或慢地翻动储藏室里的杂物。 危险的不速之客被引诱了出来。 借着手电筒的光,他看到那是一条眼镜蛇,学名舟山眼镜蛇。 因其头部形状辨识度极高,且剧毒,被广东人称为“铲子头”。
彭小峰当然知道“铲子头”的威力。 他把捕蛇器用得利索,一箭射出,就在蛇攻击之前将其抓住。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蛇放回袋子里。
整个过程看似漫长,其实只需要十多分钟。 这在别人看来很惊心动魄,但对于捕蛇人彭小峰来说,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彭小峰,头发扎成发髻,鬓角和脸颊上留着雪白的胡须。 他看起来就像电视剧里从山上下来的老和尚。 五多年前,他成为广州市野生动物应急救援队的一名私人专业捕蛇员,开始了终日与蛇打交道的生涯。
彭小峰向记者讲述了他抓蛇的经历。
捕蛇者和蛇语者
如今,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城市里,蛇已经变得看不见了。 然而,近年来连续多个夏季,广州野生动物应急救援队频频待命。 市民关于蛇的举报越来越多:有人在酒店下水道发现蟒蛇,有人在水果店发现剧毒眼镜王蛇,还有人在钓鱼时发现罕见的白化邦加拉蛇……
张亮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爬行专家、广州野生动物应急救援队技术顾问。 他的微博账号“@-蛇语者-”是一个拥有36万粉丝的科普V。 经常有网友给他发蛇照片私信要求鉴定。 “近年来,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原生植被的恢复,城市绿地与周边山体、自然保护区之间逐渐形成生态廊道,许多野生动物也逐渐回归城市外围。 ” 张亮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说道。
随着市民举报蛇越来越多,广州野生动物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已经闲了好几天了。 作为队长,张良开始考虑扩大人手。 正是在这个契机下,彭小凤加入了捕蛇人的行列。 如今,张亮和彭晓峰经常结伴外出,去市民举报的地方抓蛇。
彭小峰、张亮用蛇钩捉蛇。来源:张亮“蛇语者”微博
抓蛇对于彭小峰来说并不陌生。 从7岁起,他就跟随父亲进山采蘑菇、采药、打猎。 他爱上了野外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家里根本见不到他的身影。 当被问到他在哪里时,他总是得到这样的回答:“那个顽皮的孩子去了山里。”
成年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售票员。 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每周还是挤出至少一两天时间去野外看看众生鸟兽。
在捉蛇之前,彭小枫最擅长的是捉老鼠。 他会制作一个环形陷阱。 将一根细钢丝,对折成两段,先在一端扭一个小环,然后将两根钢丝扭成一股,穿过小环。 将钢丝圈卷成直径3-5厘米宽,挂在老鼠必经的地方。 只要老鼠的头穿过环并接触到钢丝,环就会立即收紧,老鼠就无法离开。 “我一分钟就能设下陷阱。”
彭小峰记不清加入捕蛇队后第一个行动的场景了。 “当时就开始了,好勇敢啊!” 城市里的蛇经常在夜间出现,所以作为一名捕蛇者,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做好了准备。 一次又一次地抓蛇、放蛇,他的技术也越来越熟练。
蛇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
也是大自然的一员
广州哪里蛇最常见? 多年的经验让彭晓峰熟悉了蛇的规律:老鼠多的地方往往会有蛇的踪迹,因为很多蛇以吃老鼠为生。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他从不使用老鼠药来控制鼠患。 “老鼠中毒了,吃掉老鼠的蛇也会中毒。老鼠灭绝后,种群数量很快恢复,但蛇不同,种群数量恢复。” 非常慢。”
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适宜蛇类生长繁殖。 “从广州从化山区向南到帽峰山、火炉山、龙眼洞、白云山,这一段山脉蛇类较多。” 张亮通过调查发现,人居产生的生活垃圾,引来了很多昆虫和老鼠。 ,以它们为食的蛇自然会频繁出现,这也是城郊很多靠近山的居民区出现蛇的原因之一。 此外,蛇交易过程中活蛇的逃逸以及对蛇的盲目“放生”也会造成蛇扰民的情况。
舟山眼镜蛇.张亮摄 来源:张亮“蛇语者”微博
在常年与蛇打交道的张亮看来,蛇并不可怕。 我们对蛇的恐惧经常被教导。 诸如“不杀蛇,害众人”、“杀蛇自食其果”、“六月”等传统语境中的“七月蜂,八月蛇” “八月黄蜂”,人与蛇、人与自然的距离不断被拉大。 “事实上,蛇不会主动咬人,除非你踩到它,或者专门攻击它。”
“以前,人们在乡村打鸟、捉虫、挖燕窝是很平常的事,完全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张良感叹,“自然环境中的很多东西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和生活,导致一些年轻人对自然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课本、科普书籍,或者电视媒体、网络。”
彭晓峰表示同意,“我从小就和野生动物接触很多,做了动物救助之后,我发现现在的人们离自然太远了。”
“我们的野生动物救援队在这里扮演着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缓冲地带的角色,帮助人们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危险。 我们也希望通过危险防范和科普知识,拯救更多的野生动物,实现人类的实现。 与自然和谐相处。”张亮说。
如果遇到蛇该怎么办? 不要恐慌!
张亮经常在与朋友共同运营的公众号“问野岭南”上向市民科普蛇等野生动物的知识。 如果遇到蛇该怎么办? 张亮提醒,“如果在野外发现蛇,不要打扰它们活动,安全后迅速离开。如果在住宅环境中发现蛇,不要盲目自行处理。拨打110,专业人员就会上门。”来对付他们。” 此外,张亮认为,日常生活中还应提高防蛇意识和技能。
蛇是冷血动物,经常出现在黑暗潮湿的地方,例如杂草丛生和树木繁茂的地方。 总结以往的经验,张亮说:“经过深草丛或灌木丛时,应穿长衣长裤,戴丛林帽、高筒靴,并涂抹有刺激性气味的驱蚊水、花露水等,并进行震动。”用登山杖或木棍敲击沿途的树木和草地; 在野外露营时要避免毒蛇。”
您还应该小心家里的蛇。 在张良看来,老鼠和蛇属于同一个食物链。 老鼠多的地方,自然就会出现作为天敌的蛇。 最好“及时清除房屋周围的杂草和灌木,并喷药灭蚊”。 喷雾可以驱蛇。 做好灭鼠、堵鼠洞、讲卫生、切断食物链中引来毒蛇的食物来源等工作。”
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该如何自救? 张亮强调,“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向周围人或医院寻求帮助。” 如果你被毒蛇咬伤了,千万不要跑。 剧烈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速蛇毒的扩散。 不要试图用嘴吸出毒液。 电视剧中的“用嘴吸蛇毒”风险极大。 如果口腔粘膜或牙龈受损,毒液就会从口腔进入体内,引起中毒。 认识毒蛇的特征、形状、颜色等可能的特征,最好对其进行拍照,为医院准确、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南都见习记者杨健、南都记者陈杰胜、魏志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