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河湖长”治理看云南水生态保护
漫步在湖边的步行道上,近处水鸟叫声清脆,远处的湖水一片碧蓝,倒映着白云青山。这里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泸沽湖,到去年底,全湖水质保持Ⅰ类。
“有这么好的水,不容易呢。”泸沽湖上的船夫迪尔鲁汝一边划桨,一边给记者讲述他眼中的泸沽湖:泸沽湖一直很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沽湖成了一张旅游名片,吸引了不少游客,人多了污染的几率就大了。
“快艇是游客的体验项目,但烧油的快艇对水有污染。”迪尔鲁汝说,为了保护湖水,当地规定在湖面上只能划船,尽管速度慢了、更费劳力,但可以慢慢欣赏风景,湖水也更清澈了。
“我们强化河湖长制的落地,开展保护治理全民大行动,合力保护水生态。”泸沽湖管理局副局长阿辉说,他们组建了专家咨询团队,用科学的方式提升湖泊治理水平:拆除生态红线范围内的160户民居客栈、建设54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生态廊道、建设湿地……
泸沽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其水生态的治理成效是全省河湖治理的缩影。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和俊介绍,全省河湖库渠有五级河长3.3万余人,各级河湖长去年巡河巡湖91.2万人次。到去年底,全省200个重要河湖库渠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9.5%,抚仙湖、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洱海水质为Ⅲ类。
云南省水利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从2018年起每年安排36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今年起省级投入增加为42亿元,并创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湖泊保护治理。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清水海水库是昆明市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之一,为了保护好水源,当地采取搬迁、修复、治理等方式保护好水资源,并对水库一级区范围的海头村拆迁地块开展植被恢复、生态修复治理共计332亩。
“巡河巡湖不是简单走走看看,还要在河湖长制App上做好巡查记录,要反馈跟踪发现的问题。”水库涉及片区的寻甸县金所街道清海社区副主任李国说,他们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努力保护好水生态,让清水海库区水质总体保持Ⅱ类水标准。
为了破解过往河湖保护出现“九龙治水”的难题,云南创新地区协作机制,强化跨省河湖省级河湖长议事协调机制,与、四川、贵州、广西河长办签订了合作协议。去年开展了7次省际联合巡河巡查,逐步从单点保护向流域整体保护迈进。
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是长江上游的支流之一,流域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因为红军四渡赤水和流域内盛产美酒,也被称为“英雄河”“美酒河”。
在赤水河协同保护方面,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聚焦协调配合、联防联控、共同保护治理,提升赤水河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改善水环境水生态。
“通过实施拆除清退小水电等攻坚行动,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水质的标准。”昭通市委郭大进说,昭通市实施全流域全面禁渔行动、全流域“两污”治理行动等,努力将赤水河流域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而在位于中缅边境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当地加强中外界河治理保护,新厂镇的南卡镐河就是界河治理的缩影。“以前界河保护不规范,难以形成保护合力。”西盟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李跃华说,为强化界河的保护治理,新厂镇和邻近的缅甸地区协商签订界河管护框架协议,禁止在河道非法排污、设障、侵占水域岸线等,为边境地区河道管护提供了机制保障。“如今大家保护的力度和意识都得到了提升。”
“各界要形成合力才能将河湖长制落到实处。”云南省水利厅河长(湖长)制工作处处长林志祥说,“十三五”期间,通过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河湖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全省清理河湖库渠2.41万条,清理河道污染物165.5万吨,推动河湖突出问题整治。
近年来,云南省在落实河湖长制过程中,还创新了“河长+检察长”的模式,加强对河湖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机制。“全省正实施湖泊,以更加强力的措施推进河湖保护,改善河湖水质、增强水生态保护。”林志祥说,云南省今年还将引入河湖治理的“警长制”,将河湖治理推向新台阶。
此外,在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方面,云南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相关奖补政策,从今年起,连续4年对美丽河湖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州市进行奖补,奖补规模为每年1亿元,促进各地加大美丽河湖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