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精准治沙实现绿沙进退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原标题:青海:精准治沙实现“绿进沙退”

58岁的祁自辉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该村海拔近3000米。20年前,当地沙化严重,很多农牧民举家搬迁至县城。

“从我记事起,一直过着与沙漠做斗争的生活。春季,只要一刮大风,我家院落里的沙子就能扫一簸箕,家里养的牛羊身上也有沙子。现在沙子稳住了,村民也不受沙子‘欺负’了。”祁自辉说。

16日,记者驱车来到离祁自辉家约3公里的共和县塔拉滩治沙点时,看见树苗整齐地排列在沙区中,长度为1.5米的草方格、黏土和尼龙沙障分布在各沙丘中,几年前种在这里的柠条已超过2米高。

2014年以来,共和县在塔拉滩地区大力实施三江源二期生态治理、“三北”防护林、塔拉滩封禁保护、防沙治沙示范区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防沙治沙建设资金1.37亿元,人工造林43.9万亩、封山育林44.6万亩、工程固沙0.33万亩。

“柠条根部的长度是树干的3倍,扎进沙土深处,固沙能力很强。一代代林草人也像柠条一样扎根沙漠,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与苗木和沙子为伴。沙漠变绿洲,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共和县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项目负责人华旦尖措说。

每年4月至5月,祁自辉和其他村民到附近的沙丘里进行植树,他们两人一组,用高压水枪在沙地里打孔后,将乌柳等树种栽进沙地。在绿化家园的同时,村民们平均每天每人还能有150元收入。

青海省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风沙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多年高寒防沙治沙实践中,当地筛选出了种育苗试验、沙障固沙、沙地造林育草等一系列治沙技术和治理模式。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315国道旁,是克图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夏季一场大雨后,沙地上种植的乌柳、青海云杉郁郁葱葱,与远处的沙岛形成鲜明对比。克图治沙点被绿色覆盖,确保了青藏铁路和国道的安全。

克图治沙点位于我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东北岸,与青海湖的直线距离约2公里,属湖滨沙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克图沙区以每年十几米的速度向东北蔓延,沙区外围草地大面积沙化,原生植被逐年减少,河流出现季节性断流,青海湖水位下降。

“每年冬春季节,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黄沙,给当地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沙漠化的不断蔓延和逐年扩大,严重威胁到青海湖和青海的生态安全。”海晏县林业站站长马文虎说。

为控制沙漠化面积扩大,恢复沙区植被,20世纪80年代起,海晏县对6万亩沙区实行了长年禁牧封育和工程治理,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法,减少沙地流动。精准治沙收效明显,海晏县沙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48.6万亩,减少到现在的99.3万亩。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61.15万亩,完成投资18.86亿元。青海防沙治沙实现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呈现“双缩减”态势。(李琳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