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为实现碳中和愿景所耗费的巨大投入,高乐强调,“这是有价值、有意义,又能带动企业转型发展”,进而实现“双赢”的举措。“在前几年,宝马提出‘高效动力’的战略决策,既要实现性能提升,还要降低排放。事实证明,这可以实现兼得。”高乐介绍说。
一辆辆从欧洲驶向中国辽宁的火车,装载着宝马公司物料,相比此前水路+公路转运的碳排放降低了50%;宁德时代作为宝马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承诺动力电池的电芯生产,将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给;宝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将以“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作为自己的第五个“S”,包括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雨水管理、节能建筑设计等多项措施……
从主机厂到供应商,再到经销商合作伙伴,宝马正面向全产业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宝马集团积极支持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已经把可持续发展定位为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作,将助力宝马将是宝马推进低碳减排计划。
迎接碳中和挑战 宝马确立四大任务
6月3日,以“引领绿色出行变革”为主题的首届宝马集团可持续发展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机构、产学研等各界与会嘉宾就碳中和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产业绿色发展转型之道,绿色智能制造、绿色产品和绿色能源管理等议题展开探讨。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碳中和是一场’全民行动’,要充分调动民众、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改变发展方式和观念,树立一个地球的理念,共同创新、解决问题。而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据高乐介绍,面对中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特殊挑战,宝马已确立了四大重点要务:加速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提供最绿色、最令人渴望的高档产品和体验;设立科学的、可衡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定期公开披露成果。
“2007年,宝马集团敲定了电动车i品牌项目,当时行业内还没很少谈到电动化、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高乐介绍说。从2011年开始,随着i品牌的公布和产品亮相,宝马实现了在豪华电动车领域的领跑,凸显了宝马在低碳、环保方面的前瞻理念和实干精神。
谈及为实现碳中和愿景所耗费的巨大投入,高乐强调,“这是有价值、有意义,又能带动企业转型发展”,进而实现“双赢”的举措。“在前几年,宝马提出‘高效动力’的战略决策,既要实现性能提升,还要降低排放。事实证明,这可以实现兼得。”高乐介绍说。
在应对碳中和挑战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据了解,在碳减排方面,宝马宣布,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宝马率先将碳减排范围拓展到全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采购、供应链、生产、使用乃至回收环节。在供应链环节,宝马与供应商协作,力争到2030年实现减排20%;在生产环节,宝马在中国工厂2021年起实现碳中和,计划到2030年在生产流程减排80%;在车辆使用环节,宝马将加速电动化攻势,在车辆使用环节减排40%。
携手伙伴 加速创新 宝马推进绿色转型
创新科技是减少排放和实现未来高档可持续出行的关键。宝马正携同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希望通过绿色能源等新能源技术使用、创新材料技术与制造,以及绿电交易等方面的探索,共同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峰会上,宝马携手宁德时代、延锋国际、首钢集团、国网电动以及特来电等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代表,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积极探索产业链减排路径,支持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各个产业的绿色转型。
据了解,在与宝马的绿色产业链协同上,宁德时代仅使用绿色能源生产高压动力电池;与延锋国际共同开发环保型智能方向盘;与首钢合作形成钢料供应到回收的闭环式循环;与国网电动探索绿色能源的充储。
“除了供应商、经销商和主机厂的产业链努力,我们看到,中国的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理念正日趋提升,对电动车的推广和普及,也正在提速。”高乐继续说,“我们相信,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拥抱,也将不断深入,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绿色出行产品,是我们的宗旨。”
根据凯度调查报告显示,81%的消费者关注环境和可持续相关的新闻, 80%的客户认为购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是他们价值观的体现。低碳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用户追求的新时尚。
据了解,宝马将面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可持续产品。以即将上市的创新纯电动BMW iX为例,它由水力发电生产而来,其内饰采用了大量再生材料,整车95%的部分都可以被回收。到2023年前,宝马计划在中国推出12款纯电动BMW和MINI车型,覆盖所有主流细分市场,预计纯电动汽车将占公司在中国总销量的25%。
除了新产品外,宝马及合作伙伴还将为用户提供更加数字化、可持续性的服务体验。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目前宝马为消费者提供公共充电、私人充电、专属充电和数字化充电服务,今年计划与特来电等充电合作伙伴将公共充电柱总数扩展到36万根,包括15万个快速充电柱等。(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春棉)
相关阅读:
创新BMW iX、i4双箭齐发 宝马开启电动出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