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频被曝出车辆失控事故的新能源明星车企特斯拉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后又被推上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特斯拉被公开报道的在华疑似失控事故多达10余起。最近,特斯拉又被车主曝出在北京、海南、河南等多地出现疑似失控事故。这些事故轻则造成车辆剐蹭、人员轻伤,重则导致人员重伤、车辆损毁严重。 针对这些车辆突然加速、刹车失灵等疑似失控事故,特斯拉每次的回应几乎都是后台数据显示车辆正常,并将责任认定为车主操作不当或当时的特殊环境所致。“事故多发还总是甩锅,新能源车有点不靠谱。”不少纠结于要不要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因为特斯拉的口碑下滑重新倒向了燃油车。而在业界人士看来,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也正面临着质量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的双重考验。 特斯拉疑似失控后频频甩锅 3月11日,海南海口市民蒙先生驾驶今年1月份才购买的特斯拉Model 3轿车发生了疑似失控的惊险一幕。蒙先生回忆,当时自己驾车到单位附近准备停车时,突然发现车辆无法停下。“我踩了三脚刹车都没有用,车辆当时时速大概二三十公里,直接撞上了护栏。” 随后,蒙先生电话联系了特斯拉售后人员。此后,售后人员进行了现场模拟测试,并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称,车辆撞击是由于当时地面积水湿滑,以及车主踩刹车较轻造成,后台数据显示特斯拉制动系统、ABS等均正常。对这一调查结果,蒙先生和其他事故车辆车主均提出了质疑,认为特斯拉既不公开后台数据,其检测报告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信息,责任认定根本站不住脚。 类似的情况还在全国多地上演。去年8月,浙江温州特斯拉车主齐先生驾驶特斯拉Model 3在回家途中突然加速。齐先生回忆,自己第一时间踩了刹车,但刹车竟然失灵了。高速行驶的车辆冲进齐先生家附近的停车场,撞飞了停车场的收费处栏杆,并撞击多辆汽车,最终车子腾空数米,翻转360度砸向地面。齐先生在这次事故中身受重伤,经过7个多小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事故发生后,齐先生联系了特斯拉售后。就在他满心以为会得到赔付时,特斯拉客服却声称后台数据显示车辆一切正常,事故原因是齐先生没有踩刹车,而是踩了油门。作为一个此前已经购买过三辆汽车、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齐先生对特斯拉的说法不服,但却苦于拿不到所谓的“后台数据”,陷入了维权窘境。 后台数据成车企“一家之言” 不仅在中国,2020年美国也有上百位消费者就特斯拉车辆事故向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了一份诉讼,涉及123辆特斯拉汽车,导致52人受伤。但在调查后,NHTSA最终以“目前没有相关信息能够证明特斯拉相关车辆所谓‘突然意外加速’,与车辆缺陷有关”为由,驳回了相关召回书。 后台数据不透明的情况在其他车企也存在。2019年,北京市民张先生驾驶刚刚购买几个月的北汽新能源EU5车辆,在上班途中突然遭遇刹车失灵,并追尾了前方一辆小轿车。所幸当时车速不快,车辆仅轻微损伤。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事故发生前,车辆曾出现了刹车制动故障的提示,猛踩刹车会出现失灵,但多次点刹可以停住。事故发生后,张先生找到购买该车的4S店索赔。“当时厂家派人过来拷贝了车辆数据,而后回复我说数据显示车辆制动正常,事故是因为我没有踩刹车。”张先生对这一结果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证据进行维权,只得自行走保险维修了车辆。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不透明、不规范问题,已引发各界关注。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上,全国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问题提出了多点建议,其中包括建议制定过程审查制度,应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和销售企业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管理和软件升级流程。借鉴互联网信息管理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的数字服务内容也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审查。 智能网联汽车迎质量大考 在极棒实验室安全研究员宋宇昊看来,现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智能系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行车控制中,这将带来两方面隐患:一方面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会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对于智能系统的恶意攻击也会影响行车安全。相比传统车企年产百万辆甚至千万辆的大规模生产考验,快速升级迭代的智能网联汽车还需要经受质量安全性的严苛考验。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作为近年来的新技术,相关安全标准也有待规范。一位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网联技术是跨产业融合和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变革的新兴技术,技术迭代快速,对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国家汽标委的牵头下,现阶段正紧锣密鼓展开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