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家居装修,因为风格不同,流传不同,形成的过程也不同,就会导致在装修的手法和选材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软装方面,新古典软装与中式软装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酒具文化: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具文化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座位和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先从主人开始,如果次序乱了会被认为没有礼貌。敬酒时酒杯要满,这也是代表对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先干为敬。行酒领、划拳等饮酒活动,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产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收到尊卑长幼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了首要位置。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没救。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份轻的酒再饮长年份的酒,根据味觉的变化,逐渐深入的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在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品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了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地品尝美味而制定的。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喝酒之外的东西。所以在中国酒文化中,缺乏对酒本身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品评,在意的是饮酒之外带来的其他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西方的葡萄酒也有交际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较中西方的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而西方人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
设计运用:中国酒器种类的繁多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酒器来代表不同的身份。酒器就和古代官服一样被分为三六九等,打上了等级的标签。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酒器的存在完全就是为了辨别和突出喝酒者的身份。
中国古代的酒器种类之繁、造型之美,堪称世界之冠。商周时期的酒器就有盛酒器。煮酒器、饮酒器等。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但不同种类的杯子只是分工不同,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酸性酒杯,白葡萄酒杯等,并无区分身份的功能。而欧洲香槟文化里鸡尾酒杯、高脚杯跟中国的尊、鼎等一样其实都是一种文化。这是中西文化的不谋而合,衔接在一起对现代人美好的一种陈述。
提篮文化:中国古典在嫁娶时讲究“三书六礼”,其中的“三书”就包含“礼书”,即过礼之意,也就是礼物清单。“六礼”中的“纳徽”即正式送聘礼,南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方家。在古代,聘礼的性质是新郎以赠物表示对女方的好意或尊敬,以此证明自己有维持妻子生活的能力。另外聘礼也表达出男子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有维系家庭的能力。至今此风俗依然存在。
中国传统的礼饼提篮大多以木质或竹子编制作,纯天然的材质不会对食物造成污染。其外形十分轻巧,特别是竹编提篮通过传统手工艺人的巧手编制,装饰性较强。提篮一般有两到三层,每层分区隔开,可以盛放不同类别的食物或点心。
在欧洲,亲友来访也习惯携带伴手礼,一盒巧克力、一瓶红酒、一套瓷器都是不错的选择。礼物一般会选用精致的包装盒或包装纸包裹,并扎上漂亮的缎带,表达对主人的美好情谊。
设计运用:新古典主义将欧洲的包装盒,缎带和中国的提篮文化融合,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具备一定的装饰效果,同时也有实际的收纳功能。
新古典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做平衡。中国传统嫁娶使用的提篮在现代软装设计中依旧魅力不减。设计师可以从传统提篮的木,竹编材质中跳脱出来,采用现代新型的材质,简化提篮的造型。作为一件创新的艺术品出现在软装设计陈设中。其收纳功能的保留,可以作为装巧克力的甜点盒在拜访亲友时赠送他人。此外,也可以存放针线或者是当作女主人的化妆盒,又或者是演化为衣服的收纳蓝或浴室中使用的沐浴品篮等。
当今欧洲书房经常出现的书报篮,和新中式提篮在外形和功能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篮被现代很多人拿来做装饰,这些篮子其实作用很大,特别是软装设计中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