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双碳”目标落实工作有序开展,2020年10月,工信部指导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峰,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在今年期间,汽车界代表也纷纷发声,从行业角度给出推动“双碳”落地的建议,着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全国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聚焦“助力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提出了《关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支持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表示,汽车业助力落实“双碳”目标,不仅要继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的普及,还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共同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陈虹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并通过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积分政策等有效衔接,进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保证产业链安全;推动“官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孵化、项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相比传统燃油乘用车,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左右。目前,汽车行业因制造环节碳排放较少,未纳入碳排放管理重点行业,但是如果能考虑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对碳排放量减少的有效性,应该利用碳交易手段积极鼓励行业车厂转型新能源车生产,全国代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关于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纳入碳交易管理的建议》中表示。
在碳交易方面,尹同跃建议扩大碳交易行业范围,让汽车企业参与CCER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在推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得到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经济效益。此外,他还建议工信部等部委重点研究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的效果,并将其作为鼓励传统车厂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宣布下场造车不久的全国代表、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也提出了《关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议》。他表示,我国汽车工业低碳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迹核算体系,支撑碳足迹精确管理、核算、认证以及核查,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因此,雷军建议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从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同时还要制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方法,并建立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完善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
在产品层面,全国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其《关于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建议》中表示,发展甲醇汽车可促进绿色甲醇发展,带动绿色甲醇规模化,完全立足国情实际,符合我国 “碳达峰”、“碳中和”有序稳妥推进的宗旨,建议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李书福表示,甲醇作为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绿色属性等特点,且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储、运、用较其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更安全便捷。另外,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交通领域石油消耗占比超过70%,可见我国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液体能源的安全。而在交通领域众多的新能源、清洁能源(电力、氢能、天然气、氨等)中,甲醇是唯一的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能源,兼具汽油、柴油的燃烧特性。(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