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已超过1947万台多模式布局日益重要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余昶)日前,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2021年6月充电桩运营数据。截至2021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92.3万台;其中,2021年6月比2021年5月公共充电桩增加3.9万台,6月同比增长65.4%。如果算上私人充电桩数量,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私人)累计数量为194.7万台,同比增加47.3%。


(图片来源: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从地域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的特点依然存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安徽、河南、河北这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2.3%。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陕西、河南、福建、浙江、山西、湖北、上海等省地,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此外,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截止到2021年6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1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22万台、星星充电运营20.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云快充运营7.2万台、南方电网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9万台、汇充电运营2.1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1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6万台、万马爱充运营1.6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5万台。这11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1.9%,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8.1%。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加快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将迎来建设高峰,从上半年的数据就能看出趋势。另一方面,也能找出一些难点。

截至今年6月,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原因较为集中,根据采样的37.9万条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原因数据可见,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8.7%、10.3%、9.9%,合计69.0%;工作地没有固定车位、报装难度大、用户选用专用场站充电及其他原因占比为31.0%。

通过以上数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分析认为,要想大规模普及充电基础设施,仍需要多模式并举,适应性的搭配不同充电基础设施,如换电站、充电等,多路线结合,根据不同主体自身特点进行建设。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