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影评小美人鱼既被誉为水下奇迹又遭骂名沦落是它活该如此还是命运的玩笑
《小美人鱼》首日票房仅300万,中美同步上映的成绩令人忧虑。抱着零期待观看,却意外发现了新意。这部电影并非简单的翻拍,而是尝试将老故事注入新内核,虽然有一定的创新,但最终还是显得过于天真。在一个全面下行的时代,过度的天真只会被视作装傻。01《小美人鱼》的票房表现早已预料之中。相较于前几部动画改编如《狮子王》、《阿拉丁》和《美女与野兽》,它在知名度上明显逊色;此外,还有选角风波影响,以及“煤人鱼”形象让部分观众退避三舍。而评论者们又提出了新的理由:“我不是嫌她黑,只是觉得她丑。”这不过是在用偏见来衡量事物,将成见当作洞察力。这根本不是评论,而只是扣上帽子,不准打开新的讨论。所以,要评价《小美人鱼》,必须先摘掉这些帽子,才能开始。
那么,《小美人鱼》究竟如何?我的评价是,“新”有余,“真”不足。主创们在追求新颖方面做得很努力,但结果却像是古董变现代,只是不够自然。在两处关键改动中,它试图突破原版:一是在爱丽儿母亲的人鱼女王死亡这一点,使海底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关系发生本质变化,从恐惧到憎恨,这增加了爱丽儿求爱路上的障碍;二是在丰富人类世界细节,让亚历克王子的岛国成为一个封闭帝国,那里的统治者拒绝向外看,并对海洋充满戒备。
影片构建了一个大脱钩时代的寓言,用两个闭关、仇外的帝国,由于两个年轻人的相爱而破冰。这把小爱拍成了大爱,把萌芽的人鱼恋拍成了全球化复苏。但人物塑造极力呈现他们为异类,在海底世界中的爱丽儿不顾禁令和父亲(海王)的劝阻,与人类接触,因为她认为人类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事物,不可能坏到哪去。而亚历克也因为心向往之,他酷爱航行冒险,更渴望自己的国度开放,因为只有开放才能进步。
最终,他们彼此相爱,也不仅仅因为性吸引,而是基于价值观认同。在剧情层面只是个老套的情节,但对愛麗兒來說卻有另一番解讀——當亞歷克救狗時,她看到了他對其他物種平等之愛。而亞歷克最初因歌声喜欢愛麗兒,最终确认则是因为愛麗兒兴趣盎然地听他讲述航海奇遇。
影片结束时,也不同于动画版。动画版中,王子公主乘坐魔法船远离,同时人们从陆地上送别他们。此次版本也有类似情景,但导演特意用一张照片展示岸边群众与海底群体互视,如同宣告:这段感情自此起航,对彼此仇视的两国也建立了重新交往契机。
因此,《小美人魚實際拍的是一個「後全球化時代呼喚全球共同體」的童話,它借跨物种情感重申“我们尽管不同但仍可亲近”的地球村宣言。不过,这个童话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虚假。不妨说童话本就是伪概念,因為孩子們還相信童話,而成年人早就認清現實。
至於全片最虚假的地方,就是這兩位主角。在當下的現實條件與環境裡,他們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會迅速社會死片中的愛麗兒,一個國家母親被殺害,她既不仇視人間反倒對人間文明如痴如醉甚至說出了“凶手只是一個人為何要憎恨全人类”的“魚奸”言論,這樣的话如果發布在網絡,就算魚都要被吐沫淹死。
總結來說,《小美人的故事若放在二十年前或許還挺應景,但是放在今天已無異於痴人的夢想。在當下的全球右轉、民粹至上的年代,這個故事已經失去了存活語境,被完全淘汰成為彻头彻尾的心理幻覺史背景崩塌片中的那段感情瞬間失去了坚实理由變成兩個人見鍾情的一見鐘情這絕對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