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购揭秘手表上的夜光发展史犹如探寻璀璨星辰的奥秘
沛纳海腕表的“三明治夹层式”表盘结构,如同天文学家观测宇宙中的星系一般,透过时间的迷雾,为我们揭示了夜光技术的精妙。
早在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一发现后续于1910年通过电解方法获得,并迅速应用到产品中。在沛纳海新加坡概念店的大壁钟上,可以看到这份紧跟时代步伐的精神。该钟展示了沛纳海独特的“三明治夹层式”表盘结构,它采用两个相同的表盘片层夹着Super-LumiNova夜光涂层,用以显示指针和数字刻度。这一设计巧妙地将夜光物料置于表盘中的刻槽内,以确保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清晰易读。
沛纳海官方网站上列出了引以为豪的三件专利,其中第一件就是对应Radiomir 夜光技术的英国专利GB191512270。这项技术由Guido Panerai研发,并于1915年8月25日申请专利,其名称来源于使用放射性发光材料——镭(Radium)。尽管镭不稳定,但其衰变过程会自身发出淡蓝色的光,因此被用于40多年的时间直至60年代新材料出现。
随着科技进步,不再使用放射性元素镭,而是采用更安全、具有更长有效寿命的手感材质,比如现在主流的是Super-LumiNova,只需接受30分钟照射,就能持续发出数小时绿色荧光。而劳力士则选用一种名为Chromalight的一种创新荧光材质,在其专业潜水款腕表上首次应用,使得发光强度增强并且维持超过8个小时。
就这样,我们通过对比两家品牌的手表夜光技术,可以窥见历史与现代如何交织,以及人类不断追求完美阅读体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