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手表上的夜光发展史类比机械手表保养频率几年一次的磨损与复苏
揭秘手表上的夜光发展史:从镭到超亮的辉煌历程
在沛纳海最新概念店的大型壁钟下,展示着一款独特的“三明治夹层式”表盘结构。这种设计巧妙地将Super-LumiNova夜光涂层置于两个相同表盘片之间,以确保即使在最暗淡的环境中也能提供清晰易读的刻度。沛纳海早已引以为豪的三项专利之一,就是对Radiomir夜光技术的英国专利GB191512270,该技术由Guido Panerai开发,并于1915年申请了专利。
Radiomir夜光技术之所以被称为如此,是因为它使用的是放射性发光材料——镭。这种物质具有放射性,会逐渐衰变成氡并自身发出淡蓝色的光。上世纪30年代生产的一代沛纳海Radiomir Ref. 3646,因采用劳力士定做“加州面”表盘,被称作“Rolex Panerai”。
尽管放射性元素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但镭一直持续了40多年才被新材料取代。在现代复刻版中,为了体现历史风格,一些设计师会故意让夜光效果显得有些过时和偏黄。但是,这样的做法已经不再使用实际中的放射性元素,而是更安全、更长效率的材料。
1949年,沛纳海又获得了一项重要专利,即Luminor技术,它利用另一种放射性物质——氚作为发光材料。这项技术相比之前更加安全,但仍然有其有效时间限制。当今的手表通常选择拥有更长余辉寿命如Super-LumiNova这样的材质,这种材质仅需短暂照明便可持续发绿色荧光数小时。
而劳力士则选用名为Chromalight的一种创新荧光材质,其发出的蓝色荧 光能够在潜水过程中保持稳定,并维持超过8个小时。此前,在2008年的深度潜水腕表DEEPSEA上首次应用Chromalight后,它成为了劳力士潜水系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手表上的夜光元素从初期使用放射性的镭到现在采用的更加先进和安全的人造材料进行了巨大的变化。每一次革新都反映出人类对于精密机械和功能性的不断追求,以及对美学与实用兼备产品设计理念不断探索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