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名匠手表上的夜光时间的暗示与亮泽
在深夜的黑暗中,手表上那一抹微弱的光芒仿佛是时间本身在向我们传递着信息。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设计的智慧。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将追溯那些曾经闪耀过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将这种技术融入到浪琴名匠的手表之中。
1898年,一位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发现了镭,这是一个能够自发发光的金属元素。1910年,人类终于通过电解方法获得了这一神秘金属。五年后,沛纳海公司便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并申请了专利。这不仅是对时代的一次紧跟,更是一次创新。
沛纳海最新在新加坡开设的大型概念店内,有一块展示了其独特“三明治夹层式”表盘结构的大壁钟。这一结构采用两个相同的圆盘层叠,用以显示指针和数字刻度,同时也包含Super-LumiNova夜光涂层,以确保即使是在极端幽暗环境下也能保持清晰可读。
Radiomir 夜光技术由Guido Panerai研发,并于1915年申请专利。他使用的是放射性材料镭,这种材料会随着时间自然衰变而发出淡蓝色的光。虽然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出现更安全、更持久的材料之前,它一直被用作手表照明。
1949年,沛纳海又推出了Luminor夜光技术,该技术使用氚作为发光材料,这比镭更加安全但仍然有其限制。此外,由于氚会随着时间逐渐老化并失去效果,因此现代腕表多选择具有更长余辉周期如Super-LumiNova等材质,这些材质可以通过短暂照射来产生持续数小时绿色荧光。
劳力士则选用了一种名为Chromalight的创新荧光材质,其蓝色荧 光能够维持超过8个小时,即使在潜水过程中也是如此。这种材质首次应用于2008年的劳力士DEEPSEA潜水员专业腕表蚝式恒动款式,使得蓝色成为该品牌潜水腕表标志性的颜色之一。
从镭到氚,再到现在所用的超级白炽灯(Super-LumiNova)等现代夜间显示系统,每一次都代表着科技进步和设计创新。而对于那些追求精确和耐用的收藏者来说,不论是复刻版还是新的生产模型,都提供了一份独特而美妙的心灵体验——透过手中的时钟,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见证科技进步,同时也感受到那份无声无息却永恒存在的人类智慧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