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喜马拉雅揭秘手表上的夜光奇迹之旅
在时间的长河中,手表不仅是对精密机械的致敬,更是对人类智慧与技术进步的见证。特别是在黑暗中依然能够发光的手表,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又一段令人惊叹的故事。本篇文章将带你穿梭于历史与科技之间,探索那些让夜幕下的时钟也能闪耀如昔的手腕神器——夜光表。
首先,我们要回到1898年,当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一种放射性元素。1910年,通过电解方法获得这种金属的人类,并没有立即将其用于产品上,而是等到5年之后沛纳海才开始应用镭至手表制造中,并申请了专利。这正体现了人类在追求技术进步中的谨慎和紧跟时代步伐。
沛纳海最新开设于新加坡的大型概念店内,有一块大型壁钟展示了该品牌独特“三明治夹层式”表盘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将两个相同的圆盘层层叠加,用Super-LumiNova作为夜光涂层显示指针和数字刻度。此设计巧妙地将大量夜光物料置于刻槽内,从下方圆盘透出,使得即便在极端幽暗环境下,如水底,也能确保清晰易读。
沛纳海官网列出了三项引以为豪的专利,其中第一项就是英国专利GB191512270,对应Radiomir 夜光技术。Guido Panerai研发并于1915年8月25日申请这项专利。当时使用的是放射性发光材料镭(Radium),因为其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放射性,所以被称为Radiomir。而镭会衰变成氡,大概1600 年就会发生这一过程,因此自身发出淡蓝色的光。
不过,由于放射性的危害,上世纪60年代新材料出现后,就不再使用镭。但为了复刻味道,设计师们会故意做旧处理,使得一些复刻版手表上有偏色或模糊效果。此外,1949年沛纳海还申请了一项Luminor 专利,该技术使用氚(一种更安全但仍有时间限制的放射性材料)作为发光材料。
现在,大多数腕表采用更长余辉、安全且环保的一种名为Super-LumiNova 的材料,只需接受30分钟照明就可持续8小时绿色荧光。这类似上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铝酸锶盐及稀土族镝组成材质,它需要短暂照明后才能保持数小时亮度。
劳力士则选择了一种叫Chromalight 的创新荧光材质,以蓝色为主。这款材质使得劳力士专业潜水员款式手表指针和钟点区域均以此材质制成,并延长至几乎两倍以上发光时间,可以维持超过8个小时稳定亮度,是潜水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8年的深潜专业腕计DEEPSEA首次采用Chromalight 荧 光材质,为劳力士标志性的颜色之一,即蓝白相间,以此增强可读性和耐用性能。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大潮流中,每一次探索,都留下了属于自己那份璀璨的地标。而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卓越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无疑也是一场寻找个人最美丽瞬间的心灵之旅。